天山網訊(記者顏霞報道)張景輝對於克州的感情,是難以割捨的。自從2008年7月29日被選為江西竹北買房第六批援疆乾鉑就和州人民醫院結下了不解之緣,第六批援疆期滿,輪轉後又主動留下接任第七批,2014年他再一次以援疆醫生的身份來到克州,為各族患者排憂解難。
  張景輝是江西省上饒市立醫院院長助理,現任克州人民醫院副院長。對於三次的援疆經歷,他說:“我有克州黨委、政府給我頒發的榮譽市民的證書,在心裡把這裡當成我的第二故鄉,再次援疆來到州人民醫院,走進熟悉的病番看到親切的同事,我在這裡找SD記憶卡到了人生的價值。”
  第microSD一次援疆傳技術
  2008年,張景輝抱著對邊疆的各種憧憬,主動報名加入威剛記憶卡援疆隊伍,當時孩子在上五年級,正是小升初的關鍵階段,經過他和妻子溝通,舍小家、顧大家,毅然來到了克州∩當他跨進州人民醫院銹跡斑斑的大鐵門,地面坑窪不平,塵土飛揚;門診樓、住院部陳舊;看病的人流稀疏冷清。白天查番語言不通,給工作帶來了難度。每當夜深人靜,他在心裡問自己,以後的工作怎麼乾
  初來乍到的不適應沒有磨滅張景輝的工作激情,在各種條件落後的情況下,他看到了病人渴盼求助的眼神。擔任普外科主任的他決定從技術上發揮特長,大力提倡“微創外科”理念,在援疆期間,成功完成了較高難度的手術,如“肝破裂修補術”、“脾腎破裂聯合切除術”、“十二指腸破裂修補術”、“結腸壞死切除術”、“成人先天性膽總管囊腫完整切除術”、“巨大肝包蟲切除術”、老年人“膽道探查術”等,成功地救治了一個又一個危重病人。在一年多的時間里,他做了200例相關手術,手術量microSD明顯增多,對外樹立了形象,對內傳授了技術。
  州人民醫院外科醫生阿吉木說,原先他不會做腹腔鏡手術,通過張景輝手把手教,現在也慢慢會做了。
  作為外科主任,他沒有收 “紅包”,沒拿“回扣”。反而多次收到病人給他贈送的錦旗。2008年10月,張景輝給一個胃穿孔的病人海力力·吐爾遜做腔鏡微創手術,手術成功後,只留下三個鑰匙孔大小的傷口,術後當天就能下床活動了,海力力·吐爾遜激動地熱淚盈眶,拿著自家種的瓜果來感謝,援疆醫生的技術“亞克西”。原來三年前,他的哥哥得了同樣的病,那時醫院做的是傳統的開腹手術,長長的傷口不但痛而且難看,住院一個多月才好。
  第二次援疆顯真情
  張景輝第二次援疆,緣於醫院的輓留。“張主任,留下來吧,我們早把你當成是咱們醫院的人了,不要顧慮,大膽去乾,我們支持你。”就是一句“自己人”,一種病人的需要,觸動了張景輝,不顧家人的牽掛,再次留了下來。
  第七批援疆工作,張景輝擔任院長助理、腫瘤外科主任,在臨床工作當中,他不畏艱難勇挑重憚對於危重病人,積極上臺做手術,毫不保留地傳授技術。從前,在州人民醫院不能完成的胃癌根治術、全胃切除賁門癌根治術、直腸癌根治術、保留胸大肌的改良式乳腺癌根治術等,在他的指導和傳授下,順利開展,減輕了重症病人的痛苦和經濟負憚受到科室同事的認可和病人的感謝。
  在克州工作期間,張景輝不但全身心地投入到醫療事業中,也像一棵扎根邊疆的胡楊,投下一片片綠蔭。他為烏恰縣地震災民和州醫院白血病患者捐款;捐助阿克陶縣實驗中學學生瑪麗開上學……還多次隨隊一起下鄉義診。
  第三次援疆銘終生
  2014年,親朋好友們聽說他又報名去克州援疆,個個都驚詫地問:那裡的風沙你沒吃夠個別同事乾脆說:“是去吃苦麽還是去鍍金。”聽了這話,張景輝心頭的困惑時隱若現,難以釋懷……
  “我覺得醫生最主要的責任就是救死扶傷,盡最大努力保障和促進人民的生命健康。在我前兩次援疆中,我就感到邊疆地區的醫療條件、特別是醫療水平比內地落後,同時也非常直接地感受到了邊疆各族人民對我們援疆醫生的尊重、歡迎和感激之情。我也是一名外科專業的臨床醫生,每當為患者解除一次病痛、治愈一種疾病的時候,雖然有時語言不通,但從他們充滿感激的眼神中,我就深切體會到了人生的價值。這就是我為什麼三次來援疆的原因。”張景輝對記者說。
  在援疆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州人民醫院新大樓拔地而起,成了州上標誌性的建築。內牆電子顯示屏上藥物名稱、價格醒目合理;車輛進出打卡,停放有序;花園式的休閑廣場,鳥語花香,正在康復的病人沐浴著陽光,一派祥和的景象。
  張景輝和他的援友們把克州當成了第二故鄉,習慣了這裡的風沙、烈日和民風的純樸。在這1000多個日日夜夜的援疆工作里,磨練了意志、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幹。援疆,成為他一生無悔的選擇〃記者顏霞)  (原標題:張景輝:“克州是我的第二故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f12efgzw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