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關註 NEW CULTURE VIEW
   10月14日上午,成都七中萬達學校操場上,4000餘名師生、家長一同完成了一場千米長跑。這次長跑是學校在全川首創“三年600公里”體育教育改革的啟動儀式。校方宣佈:從2014年入校新生開始,每一屆學生都需要在三年中完成600公里跑步目標,三年後,根據學生達標情況頒發體育畢業證書,先獲得體育畢業證書,才能拿到畢業證。
    600公里看上去挺長,但用3年時間來完成,就變得容易很多了。假如像啟動儀式這樣每天跑上一公里,這個目標用不了兩年就輕鬆完成了。而且持之以恆這件事情,也並不像我們想象中那樣困難,據說一個人要養成某種習慣,只需要堅持21天就可以了,在這之後,習慣就能支持你一直持續下去了。結論就是,這個體育教育模式可操作性其實還是挺強的。推動者似乎也是這麼認為,當天,中國教育學會十二五教育科研課題《陽光體育運動課程的實踐研究》也在“三年600公里”啟動儀式上開題。中國教育學會體育專委會常務副秘書長白榮正教授說,希望能在全國推廣這樣模式,每日鍛煉不僅能幫助學生在課間放鬆,更對其一生有益。
    但是,這件事可行並不意味著就應該這麼做,鼓勵學生加強鍛煉沒問題,增加體育課課時沒問題,問題在於,把體育運動和畢業證書掛鉤。把達標和畢業掛鉤,這不算創新。我上學那會兒,不少大學曾經把英語四級證書和學位證書掛鉤,過不了四級,就沒有學位證。學校的邏輯是這樣的,那個時候用人單位很看重英語證書,有這個證書在就業市場上就有競爭力,學生就業形勢好,學校也就有了招生的資本。所以學校希望能用學位證來督促學生考四級。效果很明顯,學生們越發地討厭英語了。
    每到諾貝爾頒獎的時候,我們就習慣性發問,為什麼中國內地教育培養不出諾貝爾科學獎的得主。很多人的答案是,和中國的應試教育有關。更具體一點,我覺得北大教授鄭也夫提出了一個很有說服力的觀點,他認為,毀掉中國教育的,是以應試為目標的高強度複習。複習毀了中國教育,聽上去有些怪,但想想就知道其中的道理。3年裡,花費所有的時間反反覆復學習某幾個學科的知識,任誰都會對學習失去興趣。而興趣又是最好的老師,失去了最好的老師,又怎麼可能取得成就呢?
    同樣的道理,無論是同學位掛鉤的四級考試,還是和畢業證掛鉤的體育達標,不過是應試思維的一個新應用罷了,它可以激勵或者說迫使學生完成任務,但想通過這種方式養成興趣並積極投入其中,那就是痴人說夢了。四級證書幾乎是人手一張了,但我們的英語程度又有多高呢?那些跑完600公里順利畢業的學生,又有多少人會把這習慣保持下去呢?
    在以前寫的一些體育評論里,我不止一次介紹過美國和日本的體育教學模式,除了日常的體育課之外,他們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學校的俱樂部活動了。這些體育俱樂部基本上都屬於學生自治狀態,除了必要的聘請教練之外,其餘的事務都由學生自己完成。在日本,甚至連俱樂部的活動經費都由畢業的學長捐助。然後,奪取榮譽成為他們刻苦訓練的動力。學校教育還只是一方面,與之相適應的,是為數眾多的勵志類文藝作品,小說、漫畫、電影,讓孩子們為之感動,並投入其中。
    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體育所承載的就不僅僅是鍛煉身體這麼簡單了,意志力、團隊精神、榮譽感等等,這些成長中最重要的內容,都靠體育來完成。 而這些,靠強迫是辦不到的。沒錯,我們可以通過強迫迅速掌握某項技能,或是達成某種目標,但我們的興趣也往往因此而消磨殆盡,而我們的教育初衷,卻又是想讓學生培養出興趣來。靠畢業證強迫學生愛上跑步,就好比強迫一個人愛上你,這可能嗎?
    本報評論員 牛角
  聯繫方式:
  電話:0431-96618
  郵箱:xwhsp@sina.com
  提示:
  本版轉載文章,請作者及時與我們聯繫,以便支付稿酬。  (原標題:強迫學生愛上跑步,這很矛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f12efgzw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